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_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_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行業動態
通知公告
絲綢文化
行業運行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行業動態 > 行業運行
【蜀工蜀藝】“嘉州繡”助力,“繡”出時代美好畫卷

近日,位于中心城區嘉州長卷“嘉州繡”工作室內,20多位婦女在非遺傳承人徐燕的指導下,正在一針一線繡著“嘉州繡”作品。原來,這是市中區手繡制作的公益培訓,通過培訓的婦女有望成為一名繡娘。

從在外婆、媽媽身邊幫忙穿針引線的小女孩,到全國巾幗建功標兵、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,徐燕在從事刺繡事業數十年時間里,不遺余力地推動刺繡創新性發展,不僅帶動婦女創業就業,還讓“嘉州繡”走進大眾尋常生活中。

一針一線創造美好生活

培訓中,徐燕由淺入深講解了“嘉州繡”的特點、刺繡基礎知識、刺繡工藝、刺繡產品的色彩搭配和繡花架的操作,現場氣氛活躍,培訓學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,他們相互交流、相互探索。每位學員一邊認真傾聽,一邊飛線走絲的織就著精美的繡品,繪制出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。

徐燕還向學員介紹了春節期間新推出的一系列的“龍福”刺繡作品,即把龍和福字融合在一起,設計出方便攜帶的框畫,寓意著福龍到家、吉祥如意。

“福字是用金絲線繡的,金絲線比蠶絲線硬度高,繡在這種紅色絲綢軟緞上難度會更高,要力度均勻,這樣才能把龍福繡得有立體感,而且看著平整和光潔。”徐燕介紹說。

“通過此次‘嘉州繡’培訓,體會到了刺繡深厚的底蘊,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刺繡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。”參訓學員范穎說,培訓合格后,可將材料包帶回家中,繡好的成品回收,一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,在家就可實現靈活就業,既能兼顧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獨立自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
匠心傳承堅守傳統技藝

徐燕是德陽市中江縣人,今年49歲,她的母親、外祖母都會刺繡。小時候,每當母親繡花時,她都會幫著理線、穿針,讓母親繡得更快些。8歲起,她已經能獨立完成一雙刺繡的鞋子。

“當時主要繡婚嫁用品,能夠給家里帶來一定的收入,所以小孩子也會參與其中。”徐燕性格安靜,喜歡手工,就越來越沉浸于此,直至后來把刺繡作為自己的事業。

隨著不斷地讀書練習,徐燕把繪畫、攝影等各類藝術融會貫通,繡工日益精進,2000年在綿陽市開起了蜀繡門店,專門銷售自己的刺繡作品。2009年9月,徐燕夫妻從綿陽來到樂山,在中心城區土橋街租了一個30平方米的門面,開起針金美蜀繡坊。

期間,她將峨眉山、樂山大佛、海棠花等樂山元素融入蜀繡之中,采用繞線、雛菊繡、飛鳥繡等針法,以絲綢軟緞、彩色桑蠶絲線為材料,延續嘉州民間刺繡技藝,并將作品品牌化,命名為“嘉州繡”。

2013年,徐燕注冊成立樂山市嘉州繡工藝有限公司,并擔任董事長,把時尚設計和生活元素融入嘉州繡的產品和體驗中,一方面設計了扇子、挎包、書簽、圍巾、旗袍、發簪等上百種生活日用品;一方面走高端路線,設計屏風、掛畫、擺件等收藏產品,通過更具現代氣息的創新設計,為“嘉州繡”注入時代活力。這些產品也深受年輕群體喜愛,他們很快成為比較有黏性的客戶,甚至主動為“嘉州繡”代言。

創新創造展現藝術之美

創作過程中,徐燕實現了傳統刺繡從內容、題材到形式上的創新性突破,開啟了當代“嘉州繡”現實題材的創作,逐步探索形成“針融百家、繡隨時代”的風格,以“嘉州繡”作為載體,服務樂山旅游,反映美好生活、講述樂山故事。

旅博會、西博會、文博會、工藝美藝展、川貨全國展、香港版博會……徐燕帶著“嘉州繡”,不斷參加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展覽,全方位展示嘉州藝術之美,參賽作品更是多次榮獲大獎。2020年,“嘉州繡”被列為市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;兩年后,“嘉州繡”被列入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徐燕還不斷探索“破圈”新途徑,并取得了頗為亮眼的成績。通過抖音、快手等平臺向互聯網用戶傳播“嘉州繡”的魅力,成功吸引知名鞋企、包企以及武漢等地收藏品公司的目光,與其聯合,打造刺繡鞋子、刺繡包包、嘉州繡掛畫、漢服、馬面裙等產品,遠銷韓國、俄羅斯、美國等國家。

徐燕說:“傳統文化在每個時代都面臨著挑戰和機遇,我們要朝著積極的方向看,拓展新空間,去跨界、做線上,找到自己的機會和生存空間。”

示范帶動講好非遺故事

同時,徐燕也深知,“嘉州繡”的傳承,最重要的還是人。她一手要抓技藝,一手抓人才培養。

2015年,徐燕創辦了樂山市嘉洲職業技能培訓學校,探索校企聯合發展模式。至今,累計培養繡娘1500余名,以回收繡娘加工產品的形式,幫助她們實現居家靈活就業、致富增收,其中不乏優秀的繡娘自主發展刺繡產業,或成為學校助教。

徐燕還主動協助婦聯、人社、文旅等部門,舉辦“嘉州繡”技能公益培訓,相繼在市中區、沐川縣、峨邊彝族自治縣等地傳授技藝,舉辦免費培訓班數十期,累計培訓學員2000余名,為“嘉州繡”人才培養貢獻力量。

她和團隊到市特殊教育學校、市中區柏楊小學、龍泓路小學等多所學校,免費開展“非遺進校園”活動192期,累計惠及學生5000余名,展示非遺魅力,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。

“嘉州繡有廣闊的市場,需要更多有文化的青年人才去傳承和發揚。”徐燕期盼著,能有更多的美術、設計研發、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加入,共同守正創新,把“嘉州繡”帶入更廣闊的天地。

1.png

徐燕

2.jpg

“嘉州繡”作品

3.jpg

“嘉州繡”作品

4.png

培訓現場

 

消息來源:樂山日報

 

[!--pape.url--]
主辦單位:四川省絲綢協會
協辦單位: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、四川省絲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四川省蠶桑絲綢生產力促進中心
地址:成都市金仙橋路18號 聯系電話:028-87667284 E-mail:scsilk@21cn.com
Copyright © 2011 四川絲綢網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:
微信公眾號,掃一掃